广州仁泰医院心理咨询热线:020-22252222
020-22252222
咨询热线
<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联系我们

广州仁泰医院

地址: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

020-22252222

媒体报道

新型毒品“畸形时尚”下的媚惑 危害触目惊心

来源:广州仁泰医院 浏览量:2768 发布时间:2016-01-27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新型毒品也不例外

    
    民警向学生讲述新型毒品的危害


    提要:冰毒、麻果、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因为会产生兴奋和致幻作用,在某些娱乐场所以“时尚休闲”的名义悄然蔓延。“嗨药”成了一些人追逐的一种“新鲜”生活方式,甚至把吸食新型毒品当作缓解压力的手段。然而,因吸食K粉、麻果等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之带来的后果同样触目惊心。
  12月中旬,记者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该院在2007年7月9日成立全国首家新型毒品治疗病房,迄今为止共收治吸食新型毒品成瘾的住院患者450余人次。该中心新型毒品治疗病区主任张尧在自己的研究课题《新型毒品滥用临床治疗体会》中这样写道:“住院患者染毒原因:场面应酬、时尚、好奇为主。新型毒品成瘾人员以男性为多,男女比例约为4:1左右,年龄段集中在20-45岁之间。以个体、私营老板及边缘行业人群为主,有正式职业者(包括公务员)约占10%左右。”
  张尧说,在该院接受强制戒毒的病人,全部是由家属强行或公安民警协助送入病房,自愿者极少。其实,还有大量吸食者游离在社会各个阶层,其中受过良好
教育,有身份、有地位、家境殷实的吸毒人群不在少数。他们染毒的方式惊人地相似,无非是朋友聚会、应酬时,麻果、K粉等被贴上了身份的象征、时尚的标签,在“嗨友”的怂恿下,禁不住尝试,结果那种充满精力、飘飘然的感觉让他们欲罢不能,随即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往往认为吸食K粉、麻果等不易上瘾,可以自我控制,吸食方式也更加隐蔽,集中在酒吧、宾馆、洗浴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不容易被家人发现,等出现妄想、狂躁等症状时,家人往往才吃惊地发现,他们已经吸食了一两年之久,其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令人震惊,发人深省。

  海归高管“时尚”背后的泪
  31岁的米航(化名)家境优越,从德国取得硕士学位留学归来后,接管家族企业,在叔叔的公司里任执行总经理。他的朋友圈子大多也是这样年轻的“权贵”。一次朋友生日聚会上,大家正喝得酣畅时,有两个人拿出一袋K粉,提出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见到一群人拿着吸管用鼻子猛吸,米航刚开始非常厌恶和抗拒,毕竟他知道这也是在吸毒。但是,几个朋友都笑话他,留学反而“老土”了,连最新鲜、最过瘾的“打沙”(吸食K粉者的“圈内”名词)都不知道。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显得非常开心的样子,米航开始了第一次尝试,果然是更“high”,更放得开。原本还有一些罪恶感的他,在第二天醒过来后,发现自己完全恢复了正常,就和喝醉了一次酒一样。这一次充满幻想的奇妙之旅,让他大开眼界,他也渐渐融入到这个圈子中,经常是互相请客“打沙”。
  刚开始的几个月,米航对K粉的依赖性不强,一周只吸一两次,他的工作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这让他更加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充满自信,认为“打沙”只是在休闲娱乐时纵情燃烧自己的“助燃剂”。然而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米航就已经发展到每天都要吸的地步。这种“强迫性”的使用令他烦恼不已,因为在办公室和家里都无法尽兴。他开始想尽办法安排自己“出差”,或者找各种借口夜不归宿。由于经常几天不着家,妻子渐渐对他产生怀疑。一次,妻子从他衣服口袋里翻出酒店的房卡,误以为他有了外遇,跟他大闹了一场。在他又一次玩“失踪”的时候,妻子终于从他的朋友圈子那里查到他的行踪,愤怒地找到酒店去准备“捉奸”,结果却在房间里发现米航正在用吸管吸食K粉。他的妻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吸完K粉的米航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向沉稳的丈夫变得放荡轻狂、胡言乱语。
  吸毒的事实暴露后,米航更加无所顾忌,经常在酒店开房吸毒,公司的经营受到很大影响。有一次,他吸毒后极速飙车,出了车祸,他的叔叔才不得不做出让他停职的决定。但是,他依然想尽办法去找“嗨友”一起过瘾。他的叔叔多次去酒店将他“押”回家,过不了几天,他就又瞅空跑了。无奈之下,叔叔只得将他送入一家戒毒中心,戒毒出来后,他依然在吸毒,而且变得更加狂躁、易怒,有暴力倾向,谁的话都不听,把身边的人统统赶走。其家人最后不得不联系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新型毒品治疗病区的医生,请求上门将他“绑”到
医院强行戒毒。
  迷失本性“嗑药”之后疑神疑鬼
  36岁的肖军(化名)家住武汉市近郊,兄妹四人,他是唯一男丁。父母众亲自是当作宝贝,他也不负众望,30岁便已成为政府机关核心部门主要负责人,一直是族人的骄傲。去年年初,受一家单位的宴请,餐后趁着酒兴一起K歌,半醉时分受众人劝说,学着“师傅”的模样抽吸了几口“麻果”。当晚的体验的确不错,肖军自我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几首高难度的歌曲被他发挥得恰到好处,赢得满堂喝彩。酒是越喝越清醒,他整晚妙语连珠,状态极佳。此后,肖军有过几分后悔,但接下来的平静慢慢地释放了些许内疚,只是那种奇幻的体验偶尔在脑海中回荡。
  曾经体验过的美妙感觉令他回味无穷,接下来所发生的就是千篇一律的深陷毒圈的过程。直到一个月前,肖军忽然感觉周围有点不对劲,周围的同事看自己的眼光变得诡异,在路上开车的时候总感觉有车在后面跟踪,而且以出租车为主,他觉得自己慢跟踪车也慢,自己停车跟踪车也停车。回到家中,家里的电话和电视遥控没有以前好使,有时候按几遍都没有反应,他也不明白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某天,肖军去单位的工会监察科办点事,发现里面很热闹,但他一进去却忽然安静下来。回想这些天的奇怪现象,他突然“明白”过来:肯定是纪检的人在调查他。他回到家中将所有电子设备拆开,企图找出里面的监视器和窃听器,接着反复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证明自己的清白。领导多次表态不存在调查这回事,但他却认真地强调,的确有人跟踪和监视自己,连自己的手机都被人监听,通话质量较以前明显下降。他几次踢开纪检办公室的门,质问别人为什么怀疑他、陷害他。
  因为肖军的异常表现,领导认为他最近压力太大,让他回家休息一段时间,这更让他证实了自己的观点。于是他关闭在家中,拔掉所有电源,以期求得宁静,之后,痛苦至极的他打开液化气,点燃打火机,试图烧毁这一切威胁,并且解脱自己,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自杀被发现后,肖军被送到武汉市第一
医院抢救,然而清醒过来后他依然胡言乱语,表现得十分惊恐。经过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的调查鉴定,认为肖军符合“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其异常言行受病态思维的支配,遂将其送入精神卫生中心强制隔离治疗。

  狂“嗨”三年独子不识父母
  小斌曾经是武汉一所重点高校工商管理系的学生,现在却连父母都不认识了,而这一切都源于三年的“嗨药”生活。小斌的爸爸在做生意,身家上百万,本来指望儿子小斌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但现在他只能在精神病院见到自己的儿子。
  三年前,刚进大学的小斌过生日,在武昌一个很大的娱乐场所请同学玩。曾经的一个高中同学徐民带来了别样的生日礼物——麻果。那一夜小斌沉浸在从未有过的亢奋中,在动感的音乐中随意舞动,感到异常开心。从此以后,这个前途无量的大学生就和在社会上混的徐民打得火热,经常出入于各种嗨场。小斌自封为时尚先锋,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嗨药”的小圈子。
  小斌上大学时,父亲给他的银行卡内存了10万元,当作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因为有钱,圈子里的朋友们都乐意陪他嗨,每次必让他尽兴而归。不到半年,10万元就被挥霍一空。为了找家里要钱,他谎称正在追求学校的校花,那个女孩家很有钱,他不想掉面子。好面子的父亲为了帮儿子完成“浪漫”的初恋,出手从不吝啬。
  因为上大学长期住校,父母生意比较忙,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家里才知道小斌染上了“嗨瘾”。虽然在三年里,父母隐约感觉到儿子没把心放在学习上,但是一直以为他只是去唱唱卡拉OK,沉迷网络游戏熬夜,才会总显得没有精神。直到去年5月,小斌在一次狂嗨后昏迷,神志不清,被送入
医院急救,医生诊断为吸食麻果过量,导致神经错乱。父母才得知儿子频繁进出嗨场,K粉、麻果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小斌被收入精神病院治疗后,父母前去探视,他却对着伤心的父母大喊:“你们是谁?为什么要害我?”

  “畸形时尚”带来的精神疾病
  张尧主任介绍,所谓新型毒品,是一种相对于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毒品,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主要有冰毒、麻果、摇头丸、K粉等。和传统毒品的成瘾物质不同,冰毒、摇头丸、麻果等新型毒品不是植物的直接提取物,而是通过化学合成,属于“实验室毒品”。传统毒品会对吸食者造成痛苦的生理反应;吸食新型毒品后,人的神经被麻醉,产生幻觉,异常兴奋,但生理反应没有前者强烈。因此,吸食者往往认为新型毒品不会成瘾,是可以自我控制的。
  张主任对450例住院病人的统计显示,吸食新型毒品的人群中,很多是有正式职业者,如白领、教师、医生、公职人员等,还有一些是年少轻狂的80后一代,家境宽裕,百无聊赖,相互请客。他们将吸食新型毒品视为一种时尚的消遣方式,认为有钱、有身份的人才消费得起,这种畸形的时尚消费大多发生在酒吧、度假村、洗浴棋牌中心、高档会所等娱乐场所。他们吸食新型毒品最多的是K粉,麻果、冰毒次之,吸食年限在半年至四年之间。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患者经过20-30天的强制戒断后,可以达到解除精神病症状,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的效果。然而出院后,吸食K粉者复吸率80%以上,麻果、冰毒复吸率在50%左右。
  张主任沉痛地说,事实上,这些人对新型毒品的心理依赖,远高于生理依赖。这些新型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吸食后,神经会有极大损伤,容易幻听和妄想,导致精神偏执、行为失控,部分病人在病态思维支配下产生冲动伤人,自伤自杀等暴力行为,比吸食传统毒品更易引发精神疾患和暴力犯罪。另外,几乎所有吸食者出现精神病症状后均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接受治疗,所以这一类病人需要在封闭的住院环境进行系统治疗。重新回归社会后,这些患者的心理戒断还需要家庭、社区、公安机关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